2024年6月15日,“第五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和金融创新”国际学术会议暨《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期刊推广会议在辽宁大学(崇山校区)隆重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和金融创新与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会议由辽宁大学主办,李安民经济研究院承办,《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协办。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和期刊编辑部人员共50余人参加。
本次会议设置了开幕式、主题演讲、研究讨论和期刊、出版社责编与专家、作者互动专题。
一、开幕式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辽宁大学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教育部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辽宁大学李安民经济研究院院长姚树洁教授致辞。他在致辞中介绍了辽宁大学的悠久历史和深远影响,以及李安民经济研究院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研究院在推动辽宁三年全面振兴和学校应用经济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贡献成果。他表示,李安民经济研究院在推动学科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激励与会学者共同推动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国家的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智慧。
二、大会主题演讲
会议开幕式结束之后是“大会主题演讲”部分,该部分共分为四个环节,分别由李安民经济研究院院长姚树洁教授、副院长游宇教授、唐荣胜副教授和文惠助理教授主持。
(一)、第一环节
俄克拉荷马大学刘其宏教授发表了题为“Algorithmis Pricing with Protected Characteristics”的线上演讲。近年来,算法定价的出现在市场上获得了显著关注,这一趋势得益于丰富的消费者数据和日益增强的计算能力。这使得企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定制价格。然而,并非所有消费者信息(例如,种族和性别)都可以用于个性化定价。我们的论文探讨了两种不同的监管框架:一种是“禁止”情景,其中企业只能利用未受保护的消费者数据;另一种是“平等”情景,其中受保护和未受保护的数据都可以使用,前提是企业必须遵守合规要求,确保不同消费者群体之间的价格分布平等。我们的分析显示,与“禁止”情景相比,“平等”情景下包括受保护特征可以减少市场错配并提高盈利性。但这也会导致定价次优,进而降低利润。其对消费者的影响复杂且随人口结构的不同而异。我们的研究阐明了在算法定价中整合受保护特征的微妙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和业务领导者在这一不断演变的领域中提供了关键见解。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永钦教授发表了关于“大国重器:国债与金融强国建设”的演讲。安全资产短缺造成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全球失衡、全球金融周期、低利率和资源误配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金融强国建设是中国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力,其中人民币资产安全资产(如国债)建设是重要的突破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金融强国建设中的“六大要素”、“六大体系”几乎都与安全资产供给建设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增加安全资产供给可以缓解全球失衡等结构性问题和承担大国责任,也是中国金融强国建设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报告最后提出了增加安全资产供给和加强金融强国建设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建议。
厦门大学讲座教授、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叶臻的演讲题目为“新旧基建融合与可持续性投融资”。从新旧基建融合的角度上提出韧性基础设施的概念。其狭义上指城市中提供系统性互联互通的重要设施的延续性及其面对重大灾害的耐受度,广义上指基础设施的发展可持续性、生态和人文包容性及可适性。韧性基础设施对可持续投资的作用是延缓长端的资金成本上升和因重大事件造成的预期现金流不足覆盖债务的破产风险。因此,我们必须理顺好新旧基建如何在科技层面上融合,理清基础设施的市场结构及所有权和绩效提升两者之间的关系。从金融的角度看把小概率的事件冲击纳入未来现金流的分布参数中,从而更好的预测未来的债务风险。需要设计更具生态包容性和可适性的基础设施,从而减少全球资本市场融资中长期资金成本由于碳中和目标而急剧上升的风险。
(二)、第二环节
暨南大学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金融系系主任陈创练教授发表了题为“非对称经济心理因素与中国区域性住房价格波动”的演讲。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构建了具有异质信念的理性和非理性投资者的房价模型,并将时变方法扩展估计了中国2009-2022年城市的非基本价值,即房价泡沫。研究发现了三个有趣的结果:(1)房地产泡沫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市甚至出现了负房地产泡沫。(2)大多数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收益是由房地产泡沫驱动的,这表明投机行为是中国地区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3)区域间和区域内溢出效应并存,华南和华东地区均存在净溢出效应,而中国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净吸收效应。泡沫溢出效应的强度受经济重要性、空间分布和政府干预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国家和地区政府如何在维持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发挥有效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吕越教授的演讲题目是“Does FDI Increase Product Innovation of Domestic Firms? Evidence from China”。利用2000-2007年的中国产品产量数据库,基于2002年中国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来构建双重差分估计,估计外资准入放松对中国本土企业产品创新的因果效应。文章主要发现:首先,FDI扩大了同一行业内本土企业的产品范围。在中国加入WTO后立即经历FDI准入放松的行业中,本土企业的产品范围平均增加了5%。其次,FDI进入通过垂直溢出渠道影响产品范围。FDI进入相对上游行业能够给本土企业产品范围带来积极作用,FDI进入相对下游行业的作用则相反,这一负面效果主要在于加工贸易模式削弱了外国企业与国内供应商之间的联系。第三,有证据表明FDI进入影响本土企业产品创新主要通过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和缩短国内行业与世界前沿的技术距离来实现。第四,FDI进入的积极效应是有限的,产品创新主要发生在同行业内而非跨行业,表明大多数产品创新是增量的而非激进的。
吉林大学王林辉教授演讲主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和中国职业变迁方向”。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特别是生成式AI以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分析、信息整合和对话能力震惊全球,将重塑生产过程和岗位任务内容,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促进劳动者从传统职业转向新职业和数字职业,也能够重塑职业的任务属性,使一些职业任务向非繁重、精简化、自由化方向转变,中国职业演变的典型化事实正不断印证这一趋势。人工智能技术的“去技能化”和“再技能化”特征,会拓展职业的技能宽度而降低职业的技能深度,也会推动劳动者职业地位向上流动,但对高低技术复杂度职业收入、就业稳定性和满意度存在差异化的影响。
(三)、第三环节
英国阿伯丁大学商学院金融学高级讲师(副教授), 会计、金融及房地产系主任姜春霞的演讲题目为“Fintech in the Wealth Management Industry: Robo-advisors’ Investment Strategy and Portfolio Return”。研究发现:1. 基于算法的智能投顾凭借技术创新优势,投资收益高于其他投资方式,包括具有相似资产配置的投资经理人管理的基金、模拟的个人投资者、以及标普500基准指数等。2.资产配置到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智能投顾收益高于其他投资组合,主要得益于其基于算法优化的多元化投资策略、以及更好地克服职业投资经理人可能存在投资行为偏差而实现更理性投资。当智能投顾扩展投资资产类别时,交易所交易基金和投资人管理基金的组合为最优。3.智能投顾的综合风险管控能力略逊于职业投资经理人,尤其是系统性风险。职业投资经理人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风险管控优势尤为突出。
北京工商大学吕阳教授发表了关于“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AI in Modern Business Practices”的演讲。人工智能(AI)彻底变革了商业实践,使相关技术深入到各个领域,从而推动效率和创新。本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各个商业部门的广泛影响,强调了其通过自动化、智能决策和核心业务流程整合重塑现代商业实践的作用。通过审视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变及其在制造业、金融和客户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本文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提升运营效率、促进创新商业模式以及驱动显著竞争优势方面的能力。此外,本研究还讨论了人工智能整合的挑战,包括伦理问题和劳动力影响,并提出了应对这些复杂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我们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双重方面——其替代人工任务的自动化能力和增强人类决策的能力。这种二分法给企业在整合人工智能到战略运营中时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企业必须充分了解人工智能的功能,才能有效和可持续地利用其潜力。本分析描绘了人工智能的变革性影响,并框定了其在商业世界中不断演变的范围。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邓悦副教授发表了主题为“数字经济能否促进乡村家庭长效增收——基于经济韧性的视角”的演讲。数字经济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农产品销售、收入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取得成效。但由于农业具有周期性、自然风险性等特点,以及部分乡村地区在数字化建设中存在“一哄而上”的误区,农民收入在数量增长之外存在结构性问题。那么,数字经济具有促农增收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吗?文章匹配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与数字乡村数据库,分析数字经济对乡村家庭长效增收的影响;更进一步,经济韧性突出抗风险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文章使用家庭经济韧性与乡村经济韧性作为数字经济影响乡村家庭长效增收的机制;此外,文章论证了在不同乡村地区和群体间,数字经济对于长效增收的作用。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促进乡村家庭长效增收;第二,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升家庭经济韧性和乡村经济韧性,进而促进长效增收;第三,数字经济有助于东部、中部、含有数字乡村百强县省份、粮食主产区和高受教育群体实现长效增收。最后,文章从政策分类推进,人才培养、优化乡村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四)、第四环节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黄宗晔副教授发表了主题为“Assessing Spatial Coordination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的演讲。文献中常直接使用人口地理集中度与经济地理集中度的比值作为衡量人口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针对该指标具有非线性、非对称的缺点,本文提出了对数人口经济不一致指标,并构建了地区人口经济偏离度指数与定量分解方法。利用这一系列定量工具,本文考察了京津冀地区2008-2020年的空间协调发展情况,发现京津冀整体的人口经济偏离度指数在2008-2017年期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协调发展状况日益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扭转了地区人口经济偏离度的扩大趋势,但北京市的人口经济偏离度指数却呈现出快速上升的现象。进一步的指标分解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心区在人口疏解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成效尚不明显,使得人口经济的偏离指标反而扩大,这为下一步的政策制订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博士生杨钊发表了题为“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on Corporat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的演讲。分析了宏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微观层面的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并基于全球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碳减排,企业碳排放水平和企业碳排放强度分别减少1.13%和1.27%。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滞后解释变量、改变研究样本以及加入工具变量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提高本国的创新水平、优化本国的能源结构以及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碳排放。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区层面,欧洲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最大;在行业层面,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在高碳行业更为显著;在企业层面,数字经济发展对大型企业的碳减排更为明显。此外,文章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的提高和地位的上升会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在环境规制强度更弱的国家更加明显。
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博士生员洁莹的演讲题目为“Digital finance, fiscal pressure and the low-carbon transition——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regulation effect and threshold effect”。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好这五篇大文章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数字金融兼具普惠和绿色属性已成为地区低碳转型的新动能,分析数字金融对低碳转型的影响。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地方低碳转型水平,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以及更换变量后仍然稳健。在中国四大区域中,相较于西部和东北地区,数字金融对东、中部地区低碳转型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从机制上看,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地区低碳转型发展;财政压力在数字金融和低碳转型两者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且该调节作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财政压力增大,数字金融对地方低碳转型的作用效果逐步减弱。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三、《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介绍
施普林格·自然 (Springer Nature) 高级期刊出版人韩佳博士作为辽宁大学李安民经济研究院主办的期刊 Digit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D) 的出版方代表,在会上首先介绍了 DESD 的特色、发展历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时呼吁与会的学者和学生关注 DESD 并助力其发展。她还介绍了施普林格·自然的人文社科期刊和与中国合作期刊的情况。目前,施普林格·自然在人文社科领域出版的期刊超过 650 种,其中有 50 多种采用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科研发展的趋势也催生出新的期刊,大中华区的期刊合作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经管图书高级编辑张盈盈介绍了施普林格∙自然在全球的图书业务概况,以及中国区的编辑团队和出版情况。作为全球最大的学术图书出版社,出版来自中国作者的图书近年来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显著提升。她重点介绍了如何在施普林格·自然出版学术著作,涵盖了图书类型、出版流程、写作要点、作者服务以及OA模式,以及目前在经管领域征稿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期待将更多中国作者的高质量学术著作推向全球读者。
主题演讲环节及期刊介绍之后,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不同研究领域和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国内外学者思想碰撞,气氛活跃。在讨论中,国内外学者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与金融创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会议的最后,由李安民经济研究院院长姚树洁教授做会议总结,并致闭幕词。